一边是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工难,这到底是哪里的问题呢?笔者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的就业困难更多的是供需错位导致的。一,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跟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不匹配;二,是缺乏实际的工作能力,大多数的简历都只是注明大学学了什么课等等,相关工作能力介绍大多都是空的,严重不匹配岗位基础工作能力需求。那么
职业规划师如何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呢?
首先要掌握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
职业规划是一门涵盖了管理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社会学等多方面理论知识的交叉学科,单一的知识结构没有办法支撑职业规划师完成一次职业规划咨询,只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学习过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经过实战案例的检验,才可以称之为一名执业级别的职业规划师。
在国外,职业规划师的培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专业学习,比如在芬兰,职业咨询服务属于政府职能的一部分,为公民提供免费服务。要成为职业咨询师必须具有心理学硕士背景。
有一定的年龄和丰富的职场阅历。
酒越陈越香,同样的职业规划师和医生、律师一样,其实也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职业。
年轻的职场人当然也可以发展的很成功,但有一些职场上的经验和阅历势必是需要用时间来沉淀和积累的,很多年轻人还意识不到的问题,年长者可能因为经历更多而避开。
拥有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
职业规划师想要解决咨询客户的问题,一定要从我们专业的量表中提取出足够多的有用的信息。
比如测评,是帮助职业规划师快速了解咨询客户醒悟性格的重要工具,但是测评其实也有很多的限制,施测的环境,施测者当时的状态都会影响测评的信度和效度,这就需要职业规划师通过面谈,进一步分析和确认。
与此同时,咨询师还有必要了解客户当前的行业,从而对他们的困境有更直观的认识,要平衡他们性格、价值观等等因素,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判断适合他们的行业和职能,这些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整理能力。
可以说职业规划师的前景取决于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需要我们保持学习与更新的态度,加强职业素养的提升,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拓展自己的就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