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理论·
-
向阳生涯职业规划理论
在职业生涯中,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这就表明,在帮助自己或是帮助他人进行职业规划时,就必须要解决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这三个问题。那么这三个方面是同样重要?还是有主有次?向阳职业规划模型通过三大系统15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职业规划原理2020 - 07 - 16 -
帕森斯特质因素论
帕森斯特质因素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帕森斯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帕森斯特质因素论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
职业规划原理2020 - 07 - 11 -
心理动力论
心理动力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鲍丁(BORDIN)、纳奇曼、施加等人以弗洛伊德个性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吸取了特性-因素论和心理咨询理论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对职业团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一种强调个人内在动力和需要等动机因素在个人职业选择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理论,称之为“心理动力论”。
职业规划原理2020 - 07 - 01 -
荣格人格类型理论
在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中,人格包括了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每个层次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所包含的内容组成一个相对闭合的精神系统,这个系统只允许外部能量的进入,而不允许能量的流出。这里的能量指的是外来环境的信息刺激。
职业规划原理2020 - 06 - 21 -
霍兰德职业兴趣论
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职业规划原理2020 - 06 - 06 -
偶然因素理论
偶然论因素论认为,个人职业选择被偶发事件或某一个机遇所左右的可能性很大,作为个人而言,几乎是无法预测的。偶然因素理论认为世界如此复杂,不必强求对它的理解,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充满了的偶然性,偶然性构成日常生活的本质,偶然性不是轻飘飘的,不是枝节和泡沫,不是可以被边缘化的,被扼杀,被遗忘的东西。
职业规划原理2016 - 06 -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