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冬青(向阳生涯资深职业规划师)
昨天,公司总部的刘老师在微信圈里发了一条信息,内容概括为:
他在周六值班的时候沟通了两位咨询职业规划的客户——
一位是10年以上汽车行业外贸在要被派去一个经常会发生战乱的,但他自己不想去,想咨询转型事宜;
另一位则是副营级的军人不得不转业,要谋求转型。
刘老师总结,这两个客户有四大共性:
一是跟宏观形势有关;
二是两位客户内心深处并不真正认可本职工作;
三是工龄都在10年以上;
四是都是转型迫在眉睫。
无独有偶地,梁海英老师在前天跟我谈到她在猎头工作中沟通的一个人才,老家是陕西人,服装设计专业,在南方城市从事服装设计10多年,虽没有特别突出的业绩,但积累10年也属于高级设计人员,近年来因考虑“上有老人、中有妻子、下有子女”,于是今年想在西安谋求发展,但兜兜转转近一年,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业。
现仍在踌躇着:要不要转型?在老家继续找下去?还是在中部地方去发展?还是重回南方再积累几年?
梁老师不停地惋惜:他如果能在考虑回去的时候能够提前做好规划,就不用这样浪费一年的时间了……
在职业规划咨询中,这一类的客户不胜枚举。
从大的宏观形势来看,新的经济发展态势逼迫着企业要“转型”;从微观点的角度来看,人的职业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出现困局、走到“天花板”,不得不考虑转型。
而往往我们会发现,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再“转型”好像已经迟了。
生涯发展的“集大成者”——舒伯先生提出“生涯发展阶段论”,人生每隔几年都会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从原有的阶段走到“新的阶段”,都有一个危机与震荡阶段。
王一敏老师说:“人的一生是在各种危机中度过的。”
对于危机,我们不能逃避、不能避免。
即使是职业规划师们也是一样,也依然有危机、有瓶颈。而从职业规划师的专业角度来讲,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如何平稳渡过”。
平衡渡过并不难,我们需要点“未雨绸缪”的精神。犹如,动物们过冬要提前做好粮食储备一样。
你回顾你的四周——凡是在经济形势转变前做好准备的企业,现在反而在“乱局”中突破了;凡是在你身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人,职业道路是越走越坦荡了。
有很多人会说:工作太满、琐事太多、时间太少……
职场中也有一句至理名言——“人与人的差距,源于工作8小时之外”。
8小时之内求生存,做好本职工作;8小时之外谋发展,不断地积累内生涯。
内生涯的积累一定会带来外生涯的提升与变化。
作者简介:杨冬青,资深职业规划师,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认证培训讲师,CCDM高级职业规划师,美国APT心理类型协会MBTI认证施测师,二级心理咨询师、注册EAP高级执行师,十多年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擅长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丰富的职业规划个案咨询与MBTI成长辅导经验。